0%

CryptoDailyRead-250808

这一提名,特朗普“一箭双雕”!

据媒体最新分析,此举一石二鸟:既在短期内向美联储安插了一位支持降息的盟友,又巧妙地为自己赢得了时间,以谋划下一任美联储主席这一关键人事任命。

特朗普一直以来都严厉批评美联储及主席鲍威尔在降息问题上行动迟缓,认为高利率增加了政府的债务成本并抑制了经济增长。

债务问题,让政府得承担很多利息。

对投资者而言,这一任命不仅意味着美联储内部可能出现更多支持降息的声音,更重要的是,它预示着特朗普希望美联储采取何种政策路径,并为未来可能出现的更激进的美联储改革埋下伏笔。

尽管有分析认为,Miran作为一名新成员,在短期内难以凭一己之力改变美联储的政策方向或颠覆其独立性。
但正如Brusuelas所指出的,他的出现是一个明确信号,即特朗普想要的是“一种偏向通胀的、促进增长的货币政策”。

同时,这可能终结FOMC长期以来力求“用一个声音说话”的沟通传统。
Brusuelas说道:“在可预见的未来,货币政策方向上的一致决定可能会消失。”
对市场而言,这意味着未来必须适应一个观点更多元、分歧更大的美联储。

X策略们到底玩的是什么策略?

微策略的玩法一开始是被怀疑的,但他的股票价格上天后,各路玩资本的神仙咂摸过味儿来了,于是,一窝蜂的买壳上市的大运动就开始了。

目前有超过 100 家的各种大小规模不等的买入 BTC 的上市公司,此外,ETH,XRP,LTC,SOL,TRON,以及 BNB 甚至 DOGE,都已经套好了壳或者听到了买壳上市的风声,一时间,华尔街的空壳公司都快不够用了,原本五六百万美金能搞定的壳,现在差不多得翻倍了,这种热闹的劲头,感觉加密货币都快不够用了,按这个节奏,所有的加密货币不得马上来个十倍二十倍的才合理?

既然币价没涨多少,那各路资本神仙到底在玩的啥呢?

其实,这又是一波为韭菜而打造的盛宴.

简单举例说明:我是 XX 币的超级大户,这个币平常的交易量也不是很大,我自己却拿了超过 5 % 的筹码,想卖也卖不出去,而且这轮没有山寨季,一卖就是砸盘,美股借壳上市这事一来,简直太好了,终于有了可以操作的空间了。

  • 先悄咪咪买个上市公司的壳,等所有过户手续完成了,对外宣布主业改成战略投资 XX 币,再把公司名换成 XX 公司 ,瞬间,股价暴涨,买壳的钱先翻了几倍,

  • 别急,还没完,先转一部分 XX 币到公司公开地址,宣布花多少钱购买了多少万枚的 XX 币,成为了上市公司中持有 XX 币最多的一家公司

  • 这个消息出来,XX 币先涨一波,然后公司宣布,我们持有的资产上涨多少,按照市场价格✖️ 持有的币的数量,一下子公司净资产直线上升,按照这个净资产,翻个一倍两倍甚至几倍,募集股本金,表示要继续买入 XX 币

  • 美股市场在信息不对称的时候,也是人傻钱多,一看净资产这么高,募股简直是白送,于是,纷纷投资,这个公司拿到了远超过持有的 XX 币的 100% 价格以上的现金,

  • 然后,再转一部分 XX 币到公司钱包,而这部分钱,自然是转入了大户的腰包,

  • 于是,这个公司的净资产继续增长,再次向市场募集资本,几次下来,大户本来卖不出去的 XX 币成了美股上市公司的战略投资品,而大户已经拿到了卖币都拿不到的收益,

  • 问题是,币还在公司账上,大户作为公司管理人对这些币依然有选择何时卖出的权利。

借壳上市 → 宣布转型(战略投资XX币)→ 改名→ 股价上涨 → 公开持币 → 币价上涨 → 净资产上升 → 募资 → 继续买币(大户套现) → 再次募资 → 大户获利且继续控盘

看到这里你有没有觉得有点慌?这不就是个左脚踩右脚的游戏吗
你太聪明了,一眼看透了这么复杂的资本游戏,但是,未来会怎么发展呢?这么多的 X 策略,最终怎么退出呢?

不劳您费心,大户们已经退出了,而且,他们现在掌握的币几乎是零成本,蹭着比特币牛市的热度,花点钱维持一个合理的价格,吸引点不明真相的韭菜来买点美股上市公司持有的战略资产,也算是其乐融融,只要比特币的价格还坚挺,慢慢卖筹码卖一点是一点.

毕竟,牛市是一场伟大的撤退,至于市场上 XX 币只是原地鹞子翻身就是不往上涨,那叫市场行为,干预市场是违法的,我们都是本分的好大户。

而我能看到的,是比特币未来依然高歌猛进,因为那是资本对稀缺资源的围猎,而我也能看到,一旦各路 X 策略的游戏丢下了最后的手绢,零成本的 XX 币将大量的满足市场的需求

大户们原来只是币圈的大割,现在成了美股市场和币圈的二(双)割,这一轮行情之后,X 策略的老板们事了拂袖去,纷纷宣布资不抵债破产清算已经是计划中的戏码了,再说,万一又冒出了新的玩法,还有机会再来割一波呢?

Circle 首席战略官:关于稳定币,战争才刚刚开始

  • 货币的使用权应该尽可能自由。

  • 关键在于,加密行业终于得到了它长期以来所渴望的合法化、在美国法律和监管方面的明确路径,以及竞争的机会

  • 《GENIUS 法案》的意义远不止加密货币本身。这可能是美国历史上首部以促进增长、竞争和保护消费者为目标的金融监管法案,其核心在于为市场制定清晰的规则,构建一个基于规则的竞争环境。

  • 《GENIUS 法案》为市场制定了清晰的规则,最终最大的赢家是美国消费者和市场参与者,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 《GENIUS 法案》最重要的一点是国际互惠的概念,这赋予了美国财政部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美国监管框架的权力。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它确保了美国能够在国际规则的制定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不是被动接受其他国家的规则。这不仅适用于加密货币,还包括稳定币的全球使用。

  • 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接入仍然存在巨大缺口,美国和其他国家都迫切需要支付系统的替代方案。未来许多公司可能会围绕数据展开竞争,将数据视为一种资产。在这个数据被称为“新石油”的时代,区块链是否能够成为承载这些数据的“新工具”?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 完全储备类型的稳定币模型解决了加密货币早期的一个核心问题 — 消费者因价格波动而产生的后悔情绪。这种资产不仅是加密交易的定价机制,也是互联网经济的重要交换媒介。

  • 我希望在未来五年,我们不仅能够巩固美元作为互联网经济核心货币的地位,并将其作为美国在全球竞争中的战略优势,还能让更多人享受到安全可靠的基于智能设备的金融服务。

美元霸权 continue?

ETH/BTC创半年新高!机构疯抢,以太坊突破3900美金只是开胃菜?

这篇文章信息量蛮大的

ETH/BTC汇率更是创下自2025年2月以来的最高点,标志着市场情绪的显著反转和机构投资者的新一轮布局加速

作为区块链世界中的核心资产,ETH的这一轮飙升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源于近期的多重利好叠加:

  • 上市公司的大规模储备增持和融资行动

  • 关键衍生品数据支撑起的市场信心

  • 内幕交易风险的集中爆发

  • 分析师们对未来的乐观预测。

机构:

据悉,SharpLink Gaming的商业模式高度依赖加密资产储备作为核心资产,类似MicroStrategy的比特币重仓策略,但其更注重以太坊的可编程性和生态多样性,因此,该储备规模的扩张被视为对ETH长期价值的重要背书。

20250810000813

分析师指出,SharpLink的这一举动不仅反映了上市公司对以太坊作为"数字黄金2.0"的信任票,还可能触发多米诺效应,推动其他企业效仿其模式,从而在二级市场引发供应压力加大;与此同时,正值ETH价格快速攀升之际,这类大规模机构买入行为无疑为市场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基座,避免了短期波动导致的空头挤压。

值得一提的是,SharpLink的增持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在2025年加密市场逐步脱虚向实的宏观背景下展开:随着美国监管政策趋向缓和,机构资本如养老基金和家族办公室正加速进入加密领域,而以太坊凭借其智能合约和DeFi生态的成熟,成为资金的首选避风港之一;

倘若回顾2024年的ETH走势,市场一度受制于熊市压力,ETH价格多次测试2500美元关口,但SharpLink等实体的持续买入策略,则扭转了颓势格局。

从更深层次看,这类机构行为强化了ETH的基本面叙事:相较于比特币的"价值存储"功能,以太坊在应用层更具扩展潜力,尤其在Layer 2解决方案如Optimism和Arbitrum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活跃度的提升直接推动了ETH作为Gas代币的需求激增,这也为SharpLink的储备模型创造了可持续的增值路径

换句话说,当上市公司敢于重金押注ETH,散户投资者的信心边界也随之拓宽,ETH的近期突破3900美元高位正是在这轮正反馈循环中孕育而生。

分析师:

20250810001216

Placeholder合伙人Chris Burniske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强调,“ETH/BTC汇率的上行趋势似乎远未结束,考虑到以太坊网络升级(如Pectra升级)和实际收益能力的提升,这一轮行情可能延续至年底,目标指向0.045区域。”

Burniske的观点基于历史数据回溯:ETH/BTC在2021年牛市高潮中曾触及0.085,相较之下当前的0.033仅为半山腰位置;其逻辑核心在于,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的避险属性主导了2024年市场,而2025年则轮到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平台"叙事占据上风,尤其是在去中心化应用(如Uniswap V4)爆发式增长的推动下。

与此同时,BitMine(BMNR)董事会主席Thomas Lee则在Cointelegraph采访中提出了更为激进的预测。

Lee指出,依据2021年ETH/BTC汇率的高位比例进行模型推演,ETH单一价格有望冲击16,000美元区间,这较当前3900美元水平有近400%的上行空间;他阐述道,以太坊的估值模型正从"单纯链上燃料"转向"多链收益引擎",质押收益(年化约4%-5%)、网络费用捕获(月均数亿美元)以及即将到来的销毁机制升级(如EIP-1559的动态调整)共同构建了价值基础。

Thomas Lee的计算框架参考了2021年牛市顶点的历史数据:当时,ETH/BTC汇率触及0.085高位时ETH价格突破4800美元,而现在ETH/BTC虽仅为0.033,但比特币自身已从20,000美元升至80,000美元大关,这意味着ETH的内在上升潜力被低估;若ETH/BTC能反弹至2021年水平,叠加BTC的市场支撑,16,000美元目标具有合理性。

有趣的是,Lee的预测正逐渐成为行业共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在近期研报中也上调了对ETH的年终预测,目标区间设为10,000-12,000美元。

crazy?!

更进一步,ETH/BTC的突破不仅是技术指标的胜利,还源于宏观环境的有利转变。一方面,美联储在2025年下半年的货币政策趋于宽松,降息预期升温削弱了美元指数对风险资产的压制;另一方面,以太坊的监管明朗化(如SEC对ETH现货ETF的潜在批准)也释放了积极信号。

更重要的是,链上数据佐证了这一轮行情的可持续性:Glassnode报告显示,ETH活跃地址数和交易所净流入量均处于上行通道,而非投机性换手。

因此,当ETH/BTC于8月8日创下近期新高时,它代表的不是一时的市场情绪爆发,而是以太坊生态系统在机构资本、技术升级和社会共识层面的三重重构,为潜在的超级周期奠定基石。

???

展望未来,ETH的潜在路径充满机遇但暗藏风险。

积极方面,Thomas Lee的16,000美元预测并非天方夜谭,若ETH/BTC向0.05区域进发(历史阻力位),叠加比特币市值稳定在80,000美元以上,ETH可轻松跃升至6000美元附近;而若网络活跃度和质押收益持续提升,估值模型可支持更高目标。

然而,风险因素亦不容忽视:衍生品市场的极端持仓可能引发短时回撤(如3900美元附近支撑位的反复测试),而宏观经济黑天鹅(如地缘冲突或通胀数据超预期)也可能打断上行节奏;此外,爆仓教训提醒着市场参与者,杠杆操作需谨慎。

尽管如此,以太坊的根基——包括其去中心化金融(DeFi)锁仓量重上千亿美元、NFT市场复苏(如OpenSea交易量反弹)以及现实世界资产(RWA)协议蓬勃发展——为价格提供了缓冲垫,长远看,突破3900美元或许只是ETH再度定义加密市场格局的序章。

ETH将百倍超越BTC之反驳

网友@BastienSinclair 发帖进行反驳。他认为,基于网络动力学法则以及共识事实,ETH(以太坊)决不会「翻转」BTC。有如下七点:

首先,BTC是唯一无需信任的基础层

  • 1.1 BTC是世界上唯一真正去中心化、不可变更、抗审查的货币网络

  • 1.2 工作量证明(PoW)强制执行了热力学成本和真实世界锚定。

其次,BTC 运行在约每秒 1 泽哈希的 PoW 算力上。(教链注:每秒 1 泽哈希 ZettaHash 等于每秒 1000 艾哈希 ExaHash,约 10^21 H/s)

  • 2.1 ETH抛弃了PoW,转向了PoS —— BTC 目前运行在约 1 泽哈希每秒的原始算力之上。

  • 2.2 能量背书的安全性无法伪造,且独立于政治之外。

第三,权益证明PoS本质上是人为治理

  • 3.1 PoS属于政治机制,而非安全模型。

  • 3.2 持币大户即共识主宰——谁掌控最多 ETH,谁就掌控话语权。

  • 3.3 零外部成本 = 作恶零代价 = 被迫重回信任依赖。

第四,ETH多次更改规则。

  • 4.1 DAO 救助事件(2016 年):改写历史账本。

  • 4.2 大合并升级(2022 年):颠覆共识机制。

  • 4.3 未来变数?一切皆可更改。

  • 4.4 BTC规则坚若磐石 —— 共识(consensus) ≠ 治理(governance)。

第五,赢家通吃:网络效应已成定局。

  • 5.1 BTC是货币,以太坊是技术栈

  • 5.2 货币网络具有零和性与反身性——最优储值资产将吞噬其它

  • 5.3 BTC已在林迪效应中胜出。(教链注:林迪效应——Lindy Effect——是指一个事物已经存在的时间越长,它未来继续存在的可能性就越高——就像老字号品牌、经典理论或 BTC 这样经久不衰的东西,存活得越久,越可能长期存活下去。)

第六,货币溢价不可分割。

  • 6.1 BTC 的核心价值在于绝对稀缺性与无需信任的最终结算

  • 6.2 以太坊的对手是 Solana、Avalanche 等二十余条公链。

  • 6.3 BTC的对手是法币本身

第七,BTC具有抗捕获性。

  • 7.1 工作量证明(PoW)通过能源、地理分布和硬件实现物理层面的防御。

  • 7.2 权益证明(PoS)链可能被监管机构或巨鲸掌控。

  • 7.3 你会信任谁来提供货币基础层?矿工还是质押者?

不是现货当燃料,永续合约才是这波山寨牛市的火箭引擎?

2025年的加密牛市可(已)能(经)到来,但其引擎轰鸣的方式却与以往大相径庭。
如果您还在紧盯现货交易量来判断市场热度,您可能只看到了冰山一角。
本轮牛市的真正主角,是永续合约Perps ——一个巨大的、高杠杆的、由多空双方激烈博弈驱动的PVP竞技场
这里的流动性、叙事和财富效应,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定义着整个市场。

一、 数据透视:当“尾巴”开始摇动“狗”
永续合约的交易量已经完全碾压了现货市场

  • 交易量对比: 根据TokenInsight等数据平台在2025年第二季度的数据,主流交易所的加密衍生品(以永续合约为主)交易量通常是现货交易量的10到15倍

这意味着,当现货市场有100亿美元的交易额时,合约市场的交易额可能已经达到了1000亿至1500亿美元。

  • 未平仓合约量(Open Interest): 观察主流币种如BTC和ETH,以及热门新币的未平仓合约量,我们能看到其规模远超对应币种在交易所的现货存量。这表明绝大多数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敞口和资金都部署在衍生品端

  • 资金费率(Funding Rate): 在本轮牛市的多数时间里,资金费率长期维持正值且高企。这吸引了大量“套利者”入场,他们通过“做空永续合约 + 买入等量现货”的策略来赚取稳定的资金费率,这部分操作进一步抽走了现货市场的流动性,并将其锁入对冲仓位中。

正的资金费率吸引套利者去“买现货+做空合约”,他们买了现货后就锁起来不流通,导致现货市场上可交易的币减少,所以说是“抽走了现货市场的流动性”。

结论: 数据清晰地表明,市场的资金、关注度和博弈重心已发生结构性转移。永续合约不再是现货的附属,反而成为了主导价格短期波动的核心战场
市场已经从“现货拉动合约”转变为“合约博弈,倒逼现货”

王兴:一个有趣又深刻的管理者

https://mp.weixin.qq.com/s/I1_ameBhKi535GK47Cp3SA

  • 王兴首先是一个好奇心非常强烈的人。他的兴趣范围不仅仅在于电子商务,也不仅仅在于商业,对生活的很多领域都喜欢琢磨一番。

  • 王兴是一个爱思考且善于思考的人。思考是兴趣的延伸,不同的是王兴的思考深度远超常人,思考维度也经常和大众不一样

投资挣的是认知的钱,从王兴的经历看来,创业也是挣的是认知的钱。一个有深度思考能力的领导者大概率能带领团队走的更远。

提高认知~

  • 由兴趣和思考再衍生出来的一个特点是不断学习

  • 对未来有信心,对现在有耐心。这是王兴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对未来有信心体现着个人长远的战略思维,清晰的思考判断和坚定的自信,基于此才能对现状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