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le CEO:那个让美元「上链」的预言家有多野?
Jeremy Allaire 曾三次精准预判未来:
-
1990年,当大多数人还从未听过「互联网」这个词时,他就已洞察到万维网的变革潜力
-
2002年,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视频内容,而无需借助电视网络
-
2013年,他意识到
加密货币可能成为全新金融体系的基石
1990年,想想当时的时代背景:Allaire 接触互联网时,网景还没诞生,雅虎尚未创立,「赛博空间」这个词都鲜为人知。他提前看到了人类文明的下一篇章
。
但这一刻的基础,早在多年前就已奠定。
1984年,别的孩子收集卡片是为好玩,Jeremy 却另辟蹊径:他看到了市场低效、价格趋势,以及低买高卖的机会
。
最终,他让本金翻了一倍。
2003 年 2 月,Jeremy 从 Macromedia 辞职。同事们觉得他疯了。身为大型科技公司的首席技术官,拿着不错的薪水,负责重要产品,
为什么要放弃一切?因为他看到了未来,而 Macromedia 无意去构建它
。
2008 年的金融危机让他开始质疑传统银行业的一切。雷曼(Lehman)兄弟破产,贝尔斯登(Bear Stearns)消失,全球金融体系几近崩溃,Jeremy 在想,是否有更好的方式。
当他第一次接触比特币时,那种感觉很熟悉,几乎是似曾相识。「我对数字货币,尤其是比特币,有完全相同的感受,」他告诉《财富》杂志,「我们正处于一项颠覆性技术的早期发展阶段,这项技术有可能像互联网一样,给世界带来重大变革。」
危机出新的机会?
他看到了所谓的「通用的资金流通系统,就像 HTTP 协议是信息在互联网传播的基础
」。
类比&本质。
他们的愿景是助力打造世界上第一种基于互联网、基于比特币等开放平台和标准的全球货币
。
Jeremy 想创造一种可编程货币,能近乎即时地结算支付,成本只是传统电汇的一小部分
。他们不是要改进现有金融服务,而是要创造全新的类别,无需依赖那些导致国际转账缓慢且昂贵的代理银行关系,就能在全球运营。
Jeremy 选择的监管路径充满风险。与许多加密公司在灰色地带运营不同,Circle 直接与金融监管机构合作,确保 USDC 符合透明度和合规性的最高标准。这一决定有时让 Circle 处于竞争劣势:其他稳定币发行商因为不那么在意合规,行动更快。但 Jeremy 在玩一场更长远的游戏
。
Genius 时刻
2025 年 7 月 18 日,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签署了一项法案,为 Jeremy Allaire 过去十年的努力正名。《GENIUS 法案》成为美国首个全面的稳定币监管法案。Jeremy 倡导合规的策略,让 USDC 占据了绝佳位置。
《GENIUS 法案》做了三件 Jeremy 多年来一直倡导的事:
-
第一,确认稳定币不是证券,消除了困扰行业的监管不确定性;
-
第二,要求稳定币由国债等安全资产全额支持,解决了储备透明度问题;
-
第三,将稳定币发行商纳入与传统银行相同的合规框架。
Jeremy 花了数年时间构建基础设施,如今,各国政府都在匆忙应对,以适应一个可编程货币不可避免的世界
。
远见,crazy~
这个在 1990 年看到网络潜力、2002 年预见视频大众化、2013 年洞察加密货币革命的预言家,刚刚见证了他的第三个预测重新定义了货币本身。
在一个痴迷于「快速行动,打破常规」的行业里,他证明了最具变革性的改变往往来自耐心、坚持,以及洞察他人忽视之物的智慧
。
三次预测,三个留下深远影响的行业。如果他的过往记录可鉴,更重要的改变还在前方。
“华尔街神算子”宣布最新豪赌:将爆买以太坊!
有“华尔街神算子”之称的Fundstrat策略师Tom Lee已被任命为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BitMine Immersion Technologies的董事长,该公司正将自己定位为“以太坊版的MicroStrategy”。
Lee对以太坊的热情,集中在他所谓的随着机构采用的加速而出现的“以太坊的再发现”,催化剂正是稳定币
。
Lee将像Circle这样的公司开发的稳定币描述为“加密货币的ChatGPT时刻”,它正驱动着华尔街对在以太坊区块链上进行建设产生前所未有的兴趣。
数据支持了他的论点。
目前,以太坊30%的网络使用量来自稳定币,摩根大通的稳定币和Robinhood的代币化业务都选择以太坊作为其基础
。
超过60%的代币化现实世界资产现在都建立在以太坊上,使其成为华尔街区块链基础设施的“首选”。
Lee引用了前财政部长耶伦的预测,即稳定币市场规模可能增长到超过2万亿美元,他认为这将是“以太坊和以太坊代币的指数级使用”。
这种机构采用的故事,呼应了推动比特币价格暴涨的企业财资采用的叙事。
费德勒寄语2024届毕业生:毫不费力的成功只是虚幻的神话
我要说的第一句话是,所谓的“毫不费力”(的成功)仅仅是一个虚幻的神话
。
人们会怀疑,“他真的在努力吗?”事实是,我必须非常努力......才能让事情看起来很容易
。
很多年前,我一直在抱怨……咒骂……扔球拍……直到我学会保持冷静。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意大利公开赛上的一位对手公开质疑我的心理素质,这对我来说是个警示。他说:“前两个小时罗杰是夺冠热门,之后我就是夺冠热门。”
一开始我很困惑,但最终我明白了他想说什么。前两个小时每个人都可以打得很好,你身体健康,速度很快,头脑清醒……但两个小时后,你的腿开始发软,你的思维开始游离,你的自控力开始减弱。
他的话让我明白了……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现在我已经准备好踏上这段旅程了。我开窍了。
我的父母、教练、体能教练,每个人都在批评我——现在连我的对手也在批评我。我要向我的对手致谢,谢谢你们!我永远感激你们所做的一切。
接下来,我开始更加刻苦地训练,非常刻苦。后来我意识到:虽然我的击球看起来仍旧毫不费力,但唯有获胜才是真正的成功。
人们之所以说我“毫不费力”,是因为我在比赛中的热身看起来太轻松随意了,人们误以为我没有刻苦训练。但我一直在努力训练……在比赛前,当没有人注意的时候
。
希望你也能像我一样认识到“毫不费力”只是一个虚幻的神话。我并不是靠着天赋才取得如今的成就,而是靠着努力超越对手才取得如今的成就。
我相信自己,但自信心来自于刻苦的努力
目的是提高我的比赛水平,扩大我的选择范围。
你需要拥有一整套的技术特长……这样,如果其中一种特长失效了,你还有其它技术能派上用场
。
当你的比赛进入这种模式时,获胜就相对容易了。
六边形&多元化收入&资产配置
是的,天赋很重要。我不会站在这里告诉你天赋不重要。但天赋的定义很广泛。很多时候,重要的不是有没有天赋,而是有没有毅力
。
在网球运动中,拥有出色的正手击球,加上迅猛的拍头速度的人堪称天才。
但在网球中……就像在生活中一样……自律也是一种天赋,耐心也是一种天赋,相信自己也是一种天赋,拥抱过程、热爱过程也是一种天赋
。
管理好生活,管理好自己……这些也算是一种才能
。
在网球运动中,完美是不可能的…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打过1,526场单打比赛,几乎赢了80%的比赛…现在,我想问你们所有人一个问题…你认为我在这些比赛中赢得了多少百分比的分数?
只有54%。
换句话说,即使是顶级网球选手,赢得的分数也仅仅只有他们比赛总分数的一半多一点
。
当你丢掉一分时,你要学会不要对每一次击球都过于纠结。你要教会自己这样想:好吧,我发出了一记双误,但这仅仅是一分而已。接下来,我要重新开始,开始下一个发球或接发球,开始全新的一分。
即使是一个精彩的击球,一个过顶反手扣杀,最终进入了 ESPN 的十大精彩击球,但它仅仅是一分而已。这就是我告诉你这件事的原因。你要努力去赢得下一分,这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
。
过去的一分已经过去,.....保持这种心态真的很重要,因为它能让你全身心地投入到下一分......以及再下一分......全神贯注、思维清晰、保持专注
。
事实上,无论你在生活中从事什么行业……有时你都会失败。
输掉一分、输掉一场比赛、输掉一个赛季、搞砸一份工作……它就像过山车,有许多起伏。当你情绪低落时,怀疑自己、为自己感到难过,这是很自然的事。
顺便说一句,你的对手也会有自我怀疑。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内心的负能量,是一种自我损耗。
孙宇晨牛逼
他在里面一再强调了一个观点,叫90后不要总想着去买房
。
他说,中国除了北上广杭核心地段的房子之外,其他地方的房子是不具备任何投资价值的
。
他在那个时候就说的是北上广杭 杭州,而不是深圳,16年那个时候正好是高位。
他当时极力建议一个在北京上班在河北燕郊买了房子的年轻人说;一定要把你现在这套房子卖掉,去北京租房住,然后把卖房子的钱用于投资互联网大厂公司。
当时他就建议了三家公司。
-
第一个腾讯,当时的腾讯只有200块。
-
第二个,特斯拉而那个时候的特斯拉也只有200块美金。
-
第三个英伟达。那个时候的英伟达连AMD都打不过,而现在的英伟达已经是值4万亿了
-
以及当时他话里话外也是极力在推崇比特币,那个时候的比特币只有5000人民币,而现在已经只12万美元了。
他说我们中国人对房子这个东西投入了太多不该投入的情感
。但是在他的理论,房子只是一个投资品而已,作为投资品要衡量的是区位优势,区位价值,配套价值以及未来升值空间
。
而我们大多数人买房子就是手里面有300万,那就买1个300万左右,我能够买到的最好的房子。
所以大多数人买到的房子,几乎不具备任何的投资价值和升值空间
。
所以理论上讲,如果当年那个在河北燕郊买房子的年轻人听了孙宇晨的话,把他这300万用于买上述任何一样东西,他现在都已经是财富自由的亿万富翁了。
而如果他没有听孙宇晨的话,那他现在的结果,大家应该都知道一定是腰斩,亏损!
孙宇晨关于婚姻的观点和角度,也真的特别巧妙。
当时有一个认为自己是嫁入豪门的女生去问孙宇晨,他明明是已经嫁入豪门了。
她拿了南方100多万的彩礼,住上了现在500多平的大别墅,但是她非常非常的不开心。
男方不允许他出去工作,她每天的生活就是带孩子喂孩子收拾家,然后伺候男人,他感觉他自己的人生一眼就忘到头了。
如果放在现在很多的情感博主,一定说她是无痛深吟,就忍着老公就当你的阔太太呗,但是孙雨晨当时的分析几度理性。
他让这个女生不惜以离婚为要挟,一定要让这个男的放他出去工作
。
孙宇晨算了一笔经济账。
这个女生以为她自己是嫁入豪门了,但其实的真实情况是,在武汉租一套500多平的别墅,一年的租金也不会超过20万,拿了男方100万的彩礼。
而这个女生现在才28岁,相当于这个男的用100万,以及每年20万的租金就买断了这个女生的一辈子
。
而2016年2017年前年,正是互联网公司蓬勃发展的时代,一个本科毕业的女生去到互联网公司的起薪,就有至少1万人民币。
在当时的互联网公司待到3年以上,一年赚个30到50万,是非常普遍的情况。
也就是说,这个男的用来买断他一辈子的100万。其实这。女生用3到5年的时间就能赚到
。而那套别墅本身他也只有使用权,其实跟租房子没有什么区别
。
所以从经济账上来算,这个女生是完完全全亏本的,但她依旧还觉得自己是嫁入豪门了。
以及孙哥还有一个观点,我真的觉得是给我们年轻人人有非常正向的积极作用,生命在于折腾,生命在于坚持
。
孙哥,他讲了,他当时在北大是如何折腾的以及坚持。
他说在他折腾的路程中,当时的他也看不见什么前路,但是他发现只要坚持下来,就一定会有好事发生。
什么叫经济上行时期的美
这一切是因为新人都很菜吗?
当然不是,时代在进步,工具在完善,玩家只会越来越强,从一些博主的推文也能看出认知、逻辑都很在线。
归根结底,是市场大势所趋,一方面特朗普老婆和阿根廷总统带走了巨量链上流动性
,另一方面币安不再上SOL的Meme现货打压了天花板,时势难造英雄
。
而从乐观的一面来看,币圈依然存在红利,无论牛熊也都一直有机会。
下一个大叙事会以什么形式出现还不得而知,只能日积月累,做好准备,毕竟人的命运,往往就由那几次最重要的选择决定
。
Base宕机33分钟,为什么利好LINK?
https://news.marsbit.co/20250806175720223716.html
2025年8月5日,对于整个Layer 2赛道而言,是一个值得复盘的时刻。由Coinbase倾力打造、在“链上之夏”(Onchain Summer)活动中吸引了无数目光的明星网络Base,其区块生产毫无征兆地中断了33分钟。
在Base承载着数十亿美元资产、日交易量屡创新高的背景下,这次中断不啻于在高速公路上的一次“引擎熄火”。
然而,当我们将视线从故障的混乱中移开,聚焦于其在生态系统层面引发的连锁反应时,一个出乎意料的赢家浮出水面。
这次看似与Chainlink无关的L2网络事故,却为其提供了一次无可比拟的、覆盖全行业的价值展示,深刻地回答了“为什么在多链时代,LINK至关重要
”这一问题。
要理解这次事件的深层影响,我们必须先精准复盘故障本身。
Base的设计初衷是成为一个高可用的网络,为此,它采用了一套由主备排序器(Sequencer)构成的高可用性集群
。
当主排序器因故失效,一个名为op-conductor的自动化管理组件会立即将工作切换至备用节点,理论上可以实现用户无感的平稳过渡。
事发当天,正是由于Base生态的极度活跃,链上交易量激增,导致主排序器不堪重负,出现了显著的交易处理延迟。这触发了op-conductor的自动切换机制。然而,这个旨在提供安全保障的自动化系统,却成为了事故的引爆点。官方事后分析指出,系统尝试切换的目标备用排序器,其自身尚未完成全部的上线配置流程。通俗地说,它是一个“软件已启动,但状态未同步”的半成品。这个节点不仅无法承担领导者的角色,更致命的是,它也无法启动新一轮的切换,将领导权交给集群中其他健康的节点。
这造成了一个危险的死锁局面:主节点已根据指令放弃领导权,而指定的“继任者”却无力接管。为了防止出现两个排序器同时出块的“脑裂”灾难,整个网络只能陷入停滞,直至工程师团队进行紧急手动干预,强行指定一个健康的排序器,区块生产才得以恢复。
-
排序器是什么?你可以把 Base 网络想象成一个“收银台系统”,所有用户的交易就是顾客递过来的购物单。
排序器(Sequencer) 就是收银员:它负责按顺序处理每一笔交易,然后打包进区块,就像收银员一张一张结账。
-
主备排序器怎么工作?为了避免收银员累坏或突然离岗,Base 设计了 主收银员 + 备用收银员 的制度:
-
主排序器 = 正在值班的收银员。
-
备用排序器 = 在一旁待命的收银员,一旦主收银员出问题,就立刻接手。这个切换过程由一个叫 op-conductor 的自动化“班长”来指挥:
-
班长监控主收银员的状态。
-
如果主收银员掉线或处理太慢,班长会立刻喊:“你休息,换备份来上!”
-
理论上,这样顾客(用户)不会感到中断。
-
事故当天发生了什么?用收银员的比喻:
-
那天商场突然人山人海(交易量激增),主收银员手忙脚乱、越来越慢。
-
班长觉得不行,立刻让备用收银员上场。
-
结果这个备用收银员虽然站在柜台,但其实培训没结束、收银机还没联网(配置没同步)。
-
他既接不了活,也没法再把任务交给第三个收银员。
-
主收银员已经交出收银机,不敢再动手(为了避免两人同时结账导致账目混乱——区块链里叫“脑裂”)。
-
所以所有顾客只能干等,直到经理(工程师团队)赶来,手动挑了一个能干活的收银员接班,才恢复结账。
总结:
Base 的主备排序器设计,本来是为了让交易处理无缝切换、不中断。
但这次事故中,备用排序器并没有完全准备好就被拉上去,反而造成了全网卡死。核心问题是自动切换机制缺乏对备用节点健康状态的二次确认。
从底层风险到生态的“生存考验”
33分钟的网络停摆,对部署其上的DeFi协议构成了实实在在的生存威胁。这不仅是交易无法进行的“不便”,而是可能导致数百万美元资产损失的“危机”。
最大的风险点,在于价格预言机的数据流中断
。
让我们设想一个具体的场景:在这33分钟里,加密市场的价格发生了剧烈波动,例如比特币价格下跌了10%。
当Base网络恢复运行时,如果DeFi协议读取的仍然是33分钟前的、已经过时的价格数据,会发生什么?一个用户的抵押品真实价值可能已经远低于清算线,但在链上数据看来依然安全。
此时,嗅觉敏锐的套利机器人可能会利用这短暂的价格差进行攻击,或者,正常的清算交易会因价格错误而失败,最终给协议留下无法弥补的坏账。
在DeFi协议总锁仓价值(TVL)动辄数十亿的今天,任何一个主流协议的崩溃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造成市场恐慌。
Base的宕机,将这种潜在风险活生生地展现在所有开发者和投资者面前。
它迫使行业思考一个根本问题:当底层区块链这条“公路”本身出现问题时,行驶在上面的“车辆”(dApp)如何自保?
Chainlink的角色:从数据提供商到风险管理者
正是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头,Chainlink展示了其超越“价格喂价”的核心价值
。
在这次事件中,Aave和Moonwell等集成了Chainlink服务的头部借贷协议之所以能安然无恙,得益于一个此前并未被广泛关注的关键功能:Chainlink排序器正常运行时间源(Sequencer Uptime Feed)。
这个机制本质上是一个由预言机驱动的“自动化电路熔断器”(Oracle-Activated Circuit Breaker, OACB)。
其工作原理堪称模块化区块链安全的典范:
-
Chainlink的去中心化节点网络,在安全、可靠的以太坊主网(L1)上,独立、持续地监控着Base排序器的健康状况。
-
当节点网络侦测到Base停止出块时,它们会在L1上达成共识并广播一条“排序器宕机”的消息。
-
根据OP Stack的架构设计,这条来自L1的官方消息在Base网络恢复后,会以极高的优先级被排序器首先处理。
-
这意味着,Aave和Moonwell的智能合约会先于任何潜在的恶意清算交易,接收到“网络刚刚中断过,价格数据可能已失效”的官方警告。收到警告后,协议自动暂停了所有清算功能,从而完美地避免了因使用陈旧价格而导致的灾难性损失。
Base的宕机,无意中为Chainlink上演了一场价值千金的现场产品演示
。
它清晰地证明,Chainlink不只是一个“喂价”工具,而是保障链上经济安全、管理跨链风险的关键基础设施
。
技术验证如何转化为LINK的价值?
这次成功的实战验证,对LINK的价值逻辑构成了深刻且长远的利好,其逻辑链条清晰而有力:
首先,它创造了真实且迫切的市场需求,并可能将其变为行业标准
。
在此之前,集成一个额外的安全组件可能被视为锦上添花。
但经过这次事件,对于任何一个管理着上亿美元资产的DeFi协议而言,部署一个能抵御底层链风险的“熔断器”已成为刚需。
未来,DeFi协议审计公司和加密保险公司,很可能会将“是否集成排序器正常运行时间源”作为评估项目安全等级的关键指标。
这将直接转化为对Chainlink服务需求的爆炸性增长,不仅在Base上,更会在所有L2上。
其次,它极大地强化了LINK的核心价值叙事,即“加密经济安全”
。
Chainlink的根本价值,来自于其去中心化网络提供的信任和安全保证,而LINK代币正是这一经济安全模型的基石。
通过质押(Staking)等机制,LINK的市值直接支撑着整个网络所能担保的价值上限。
当DeFi协议为Chainlink服务付费时,它们购买的不仅是数据,更是由LINK经济安全模型所支撑的风险保障。
Base宕机事件,让这份“安全保单”的价值变得前所未有的具体和清晰。
随着Chainlink网络保护的价值越来越高,对其原生代币LINK的价值捕获和需求也将水涨船高,形成一个正向飞轮。
读懂4500万Gas上限:它如何一边为你省钱,一边让你手里的ETH更值钱?
https://followin.io/zh-Hans/feed/19168167
“这只是通往1亿Gas及更高水平征途上的第一步。” ——以太坊基金会,2025年8月6日
在以太坊基金会一篇关于协议进展的博客文章里,这句话被低调地放在了段落摘要中。它所描述的事件——以太坊主网Gas上限增至4500万,没有引发市场的狂热,甚至未在加密社区激起太多水花。
这并非一次疏忽。当行业的目光普遍被炫目的Layer2项目和空投财富效应所吸引时,一场关乎以太坊未来的、更底层的进化正在悄然发生。
这次调整,也并非一次简单的技术微调。它更像是一场长期博弈后的战略落子,背后是以太坊核心开发者对“L1扩容”这一经典难题的最新回答。
要理解这一步棋的深意,我们必须先拆解它的核心——Gas上限,到底是什么?
到底什么是Gas上限?
想象一下,以太坊是一个由全球无数电脑组成的“世界计算机”。你要想让这台计算机为你工作——无论是转一笔账,还是运行一个复杂的智能合约——你都需要支付“燃料费”。这个燃料,就叫做Gas。
-
Gas:计算的“度量衡”
:
你在以太坊上做的每一个操作,从一个简单的加法到一个复杂的交易,都有一个固定的Gas消耗量,就像电器有固定的功率一样。操作越复杂,消耗的Gas就越多。Gas本身不是钱,它只是衡量你的操作需要耗费多少计算资源的一个单位。
-
Gas Price:燃料的“单价”
:
Gas的价格,是你愿意为每单位Gas支付多少以太币(ETH)。这完全由市场供需决定。当网络拥堵、想交易的人多时,你就需要出更高的“单价”,好让验证者优先打包你的交易,就像高峰期打车需要加价一样。
-
Gas Limit:安全的“保险丝”
这里分为两种“Limit”,理解它们的区别至关重要:
-
交易Gas上限 (Transaction Gas Limit)
: 这是你为单笔交易设定的消耗上限。
比如,你为一笔转账设定上限为21,000 Gas,意味着你最多只愿意为这笔交易支付21,000 - Gas对应的费用。这是一个重要的安全阀,能防止因智能合约代码错误导致你的交易陷入无限循环,耗尽你钱包里所有的ETH。
-
区块Gas上限 (Block Gas Limit)
: 这是本文讨论的核心。
它定义了一个区块(一批交易的集合)内所有交易加起来,总共能消耗的Gas总量的天花板。
我们可以用一个更生动的比喻来理解:如果把每一笔交易看作一个包裹,包裹的计算复杂程度决定了它的“重量”(Gas消耗量)。那么,区块Gas上限就是这辆运送包裹的卡车(区块)的总载重上限。
将区块Gas上限从3000万提升到4500万,就相当于把卡车的最大载重从30吨提升到了45吨。
这意味着,在同一个运输批次(以太坊约12秒一个区块)内,这辆卡车可以装载更多、或更重的包裹。最终结果就是,整个网络的运输效率(交易处理能力)得到了提升。
这个总载重上限至关重要。它确保了卡车不会因为无限超载而“抛锚”,保证了每个区块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被处理和广播给全网,从而维持了整个物流系统(以太坊网络)的稳定和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