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CryptoDailyRead-250815

a16z 最新洞察:传统电商已死?AI 原生平台正在重新定义“购物”这件事

传统的搜索-比较-购买模式正在被AI agent驱动的智能化购买体验所取代。

传统模式下,Google扮演的是信息中介的角色。用户有购买意图,Google提供搜索结果和广告,商家获得流量,Google收取广告费。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三方博弈。但AI agent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平衡。当ChatGPT或Perplexity能够直接回答"什么是最好的网球拍"这个问题,并给出具体推荐时,用户为什么还需要点击Google的广告链接?

更关键的是,AI不仅仅是在回答问题,它正在重新定义"搜索"本身。
我们以前的搜索行为是:提出问题→获得链接列表→点击查看→比较信息→做出决策
AI agent的流程是:描述需求→获得推荐→直接购买。中间的比较和研究环节被大幅压缩甚至消失了。
这意味着传统搜索引擎不仅失去了查询量,更失去了在决策链条中的关键位置。

Amazon和Shopify的护城河:数据与基础设施的双重优势:

Amazon的优势不仅在于它控制了从搜索到配送的完整链条,更重要的是它掌握了最有价值的behavioral data(行为数据)。

Amazon知道你买了什么、什么时候买的、多快收到的、是否退货、是否回购等等。
这些数据的价值远超搜索历史,因为它们直接反映了真实的购买行为和满意度。
当AI agent需要为用户做购买决策时,这些数据就是最珍贵的训练素材。
Google虽然知道你搜索了什么,但它不知道你最终买了什么,更不知道你对购买结果是否满意。
这个数据差距在AI时代会被进一步放大。

更重要的是,Amazon Prime这个loyalty program(忠诚度计划)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经济学现象:sunk cost bias(沉没成本偏见)当你已经付费成为Prime会员时,你会倾向于在Amazon购买更多商品来"回本"。

same to 88vip?

这种心理机制在AI时代可能会变得更加强大。AI agent在为你寻找最佳购买选项时,可能会自然地倾向于Amazon,因为它知道你是Prime会员,能享受免费配送和其他优惠。

淘宝的ai搜索体验:

448a7e2627317f6793aacb63c97c65b9

70844352bb2664dc28bcf3900f4d438a

个人感觉,更像是一个Ai导购的感觉。

未来十年:我们正在见证什么?

在深入思考了Justine的分析和我自己的观察后,我觉得我们正在见证的不仅是电商行业的变革,而是一场更深层的经济行为转变

传统经济学假设消费者是理性行为者,会主动收集信息、比较选项、做出最优决策。
但现实中,我们都知道人类的决策充满了偏见、情绪和认知局限。
AI agent的出现可能会让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因为AI能够处理更多信息、避免情感偏见、一致地应用决策标准。

这种理性消费的普及可能会带来深远影响。
首先,市场效率会大幅提升,因为消费者能够更准确地评估产品价值。
其次,产品质量会变得比营销能力更重要,因为AI agent不会被花哨的广告所迷惑。
最后,价格透明度会增加,因为AI能够轻松比较全网价格。

但我也担心这种"超理性"消费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后果。
购物的发现乐趣可能会减少,因为AI agent总是推荐"最优"选择,而不是令人惊喜或愉悦的选择。
冲动购买虽然不够理性,但它也是生活乐趣的一部分。如果一切都被AI优化,生活可能会变得过于可预测。

PPI数据又暴雷?!抄底时机要来了…

article link

PPI数据公布,加密市场普跌。
一句话——PPI 一声咳嗽,加密市场全体打喷嚏。

20250817012221

成本高了,人民消费成本也高了。

  1. 通货膨胀的本质

  • 通胀 = 东西越来越贵,钱越来越不值钱。

  • 如果大家都觉得钱会越来越不值钱,结果是:

    • 消费者会提前消费(担心以后更贵),
    • 企业会不断涨价(怕成本继续上升),
    • 工人会要求加工资(维持购买力)。
    • 👉 这样就会形成通胀螺旋,越来越难控制。
  1. 利率的作用利率 = “借钱的价格”。

  • 利率低 → 借钱便宜 → 企业投资、个人消费增加 → 需求更旺盛 → 价格更容易涨。

  • 利率高 → 借钱贵 → 企业投资减少、个人消费收缩 → 需求降温 → 价格涨不动。

  1. 为什么政府(央行)要加息就像刹车一样:

  • 通胀高 → 车速太快(经济过热)。

  • 政府(央行)加息 → 提高资金成本,让贷款、消费、投资放缓。

  • 需求降下来,卖东西的人就没那么容易随便涨价,物价压力才能缓解。

  1. 类比解释想象你家楼下有一家自助餐馆:

  • 平时吃饭的人不多,老板价格不会乱涨。

  • 但突然很多人疯狂涌进去(需求太强),老板就不断涨价。

  • 这时,政府就像在门口收“入场费”(利率),入场费涨高了,来吃饭的人减少,需求被压下来,老板也就没动力继续涨价。

其实“利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 存款人角度:利率高 = 存款利息高 → 存钱更划算。

  • 借款人角度:利率高 = 贷款利息高 → 借钱更贵。

结尾:币圈的“宏观依赖症”:

PPI 这颗“通胀手榴弹”丢下来,币圈立刻趴地抱头——这不是因为大家玻璃心,而是因为宏观和币圈的神经已经绑到一根线上。美联储一个眼神,可能比任何链上利好都更快改变行情走向。
在这个“数据即行情”的时代,盯紧经济数据,可能比盯盘还重要。宏观数据不是币圈的背景音,而是交易的节拍器。

需要补充下宏观经济等知识了。

昨天卖出 20% 仓位的以太坊

目前我看到的更多的是——

  • 1️⃣ 基本面持续增强:

  • 2️⃣ 供需结构正在重构:

  • 3️⃣ ETF预期还未兑现:

  • 4️⃣ 叙事正站上风口:

  • 5️⃣ 资金风格偏好改变:

ETH不是“热点项目”,而是下轮牛市所有结构性机会的底座,拿住ETH,不是“赌翻倍”,是“赌时代不会选错基石”。

所以我会做好仓位管理和预期管理这两件事——

  • 一。是仓位管理,确保自己有子弹、有安全垫;

  • 二。是预期管理,不幻想,不贪心,赚自己能赚的那一段。

全场 FUD ETH的时候还能拿住,靠的是什么

一是 @lanhubiji老师这句:能坚持住的唯有真信,是发自内心的相信

市场的变化无非就是傻逼在买和傻逼在卖,你如果不是理解整套系统,你就是那个参与其中的傻逼。

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相信的逻辑,只看涨跌和情绪,没有人能hold住市场的变化。

乌合之众?

二是你的经历:我认为这个同等重要,经历会让你理解市场,也更深入的理解你投资的是什么;

首先我和你们一样,我从来都不是神,我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我在前面两轮牛市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挫折,卖飞和亏损,我卖过几千个几十美金的以太坊,我也换过比特币到 EOS 等涨;现在看起来很傻逼的行为,都是我来时的路,我认为这些才是正常的状态——

不经历那么多捶胸顿足、辗转反侧、痛彻心扉、彻夜难眠、撕心裂肺、长夜痛哭、关灯吃面、以泪洗面的九九磨难,谁敢说自己懂投资?

2017年以太坊到顶后,以太坊在2018年跌到无人问津的几十美金我卖掉了手上几乎所有的筹码,等到看到下一个牛市到来以太坊到四千多的时候,内心是何等的困苦?

经历+相信,相辅相成,螺旋上升!

你经历越多,越相信,越相信就给你越多的回报!

最后还是送大家这句话——
THE BEST INVESTORS IN THE WORLD ARE REALLY GOOD AT DOING NOTING FOR PERIODS OF TIME。

世界上最优秀的投资者都非常善于在某段时间啥也不做。

link价值全面分析:

宏观趋势的契合:

RWA总锁仓量在过去两年暴增13倍,从约10亿美元增长至超过130亿美元,成为加密领域增长最强劲的板块之一。

20250817013911

机构已认识到传统SWIFT系统缓慢且低效,不愿再面对履约碎片化的痛点,而是希望使用完整的端到端平台。
这也是为什么华尔街巨头如BlackRock积极推动资产代币化,以及为什么像Stripe(推出Tempo链)和Circle(推出ARC链)这样的公司正在构建自有区块链的原因。

在碎片化、多链并存的格局下,需要一个“通用翻译器”来实现互通,而Chainlink正提供了这一解决方案。
任何被代币化的股票、债券或房地产都需要预言机将其价值引入链上,而$LINK是市场领导者,仅在以太坊上的Oracle市场份额就高达84%,是这一数万亿美元转型的核心基础设施。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比特币和以太坊,Chainlink在传统金融(TradFi)领域的采用程度上也遥遥领先于其他任何协议,并已被多家TradFi巨头集成,包括:

  • SWIFT

  • DTCC(美国存管信托结算公司)

  • Euroclear(欧洲清算银行)

  • 摩根大通(JPMorgan)

  • 万事达卡(Mastercard)

代币经济学:价值飞轮的构建

Chainlink网络的价值流动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其收入来源有两种:

  1. 链上费用:当其服务在不同区块链网络上被使用时,会产生链上费用。这些费用用于资助网络运营和回购$LINK代币。

  2. 企业合作:与SWIFT或摩根大通等大公司和机构达成协议,这些机构付费集成Chainlink的解决方案。部分资金会进入Chainlink储备金,以支持其长期发展。

目前,协议会将所有收入(包括来自私有链的$ETH或$USDC费用)自动转换为$LINK并存入战略金库。

20250817014108

此外,质押机制也至关重要。用户通过锁定$LINK来保障网络安全,并获得约4.32%的可持续年化收益。这形成了一个持续的供应紧缩机制,将代币从公开市场上移除。

这就创造了一个永久性的、自动化的回购机制,将网络的采用率直接转化为购买压力,形成一个强大的价值飞轮:

20250817014136
采用增加 → 收入提高 → 更多$LINK被购买和锁定 → 网络安全性与资源增强 → 效用提升

技术分析与总结:

从技术图表上看,$LINK已经突破了20美元的周线级别阻力区。这个价位多年来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多空转换点,其重要性基本上相当于ETH的4000美元水平。

总而言之,可以这样理解Chainlink的价值:如果AWS、Azure和GCP(三大云计算服务商)从其母公司分拆出来,它们的价值将达到数万亿美元。而Chainlink,正是整个链上经济的基础性B2B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