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CryptoDailyRead-250814

35 天扫货 50 亿,ETH 真能涨到 1.5 万吗?

这不仅是数字上的胜负,更是一场两种不同血统的资本胜负——代表「币圈 OG」的 SharpLink,慢慢囤币、静待上涨;
代表「华尔街力量」的 BitMine,则是在推涨中实现兑现。
低成本与高杠杆囤币心态与 Narrative 策略,背后是两种世界观的正面交锋。

它们不只是买币的方式不同,而是在抢占一个问题的答案:在加密金融的下一个阶段,谁有权定义 ETH「价格」?

为什么是 ETH 的两种血统?

SharpLink——OG 手里的币,囤得太久,走得太慢。
拆解 SharpLink 的股东阵容,几乎覆盖了以太坊生态的全链条资本。

初期 ETH 持仓结构也体现了这种「OG 属性」:来源于团队钱包内部转账而非公开市场;
单次买入规模较小,但分布周期极长;强调安全性、流动性管理与审计配合。

据财报与链上估算,SharpLink 的 ETH 建仓成本区间集中在$1,500–$1,800 之间,部分早期持仓成本甚至低于$1,000。
正因如此,其股东结构中「囤币派」占比极高,价格回到$4,000 附近时,如果出现自然抛压并不意外。

并且,早在 6 月 12 日,SharpLink 提交了一份名为 S-ASR 的文件,核心内容是——该注册生效后,股票可以随即开始卖出

这种路径并非错,但也天然带来三个问题:

  • OG 团队的「囤币」心态使其更注重成本收益比,币价一旦大涨,容易触发减仓冲动;

  • OG 人脉网络下的信息流更闭环、更谨慎,不倾向于主动打 Narrative 牌;

  • 以链上运行为先,反而在财报披露效率、资本市场运营等方面显得滞后。

这正是 2025 年第三季度,SharpLink 面对 BitMine 节奏化「披露—融资—加仓—涨价」的策略时,显得慢了半拍的深层原因。

BitMine:

反观 BitMine,它几乎是以「典型华尔街资本入局」的姿态降临 ETH 赛道。
先是 PIPE 融资结构本身就充满金融工程意味:采用现金+权证+ETH 组合认购结构
参与方包括 Galaxy Digital、ARK Invest、Founders Fund 等主流美股结构投资者;筹码分布透明,设置锁定期,利于估值模型稳定

我们从其董事会成员背景也能一窥端倪——不少人出身于投行、私募、对冲基金,熟悉 PIPE 融资、合规套利、再融资周期运作。
他们眼中,ETH 不是「数字货币」,而是一种「可标价、可交易、可套现」的新型金融资产

这是一场以太坊叙事的「权力交接」:从 OG 手中,逐渐转向能讲清财报、讲好故事、跑通结构的资本手里。

如何用 35 天夺权 ETH 龙头宝座?

2025 年 7 月 1 日,BitMine 的 ETH 持仓是零;
8 月 5 日,其披露的持仓已达 833,137 枚。
仅用 35 天,这家此前在公开市场毫无加密标签的公司,就从「无名之辈」变身「全球最大以太坊财库公司」,完成了对 SharpLink 的反超。

我们详细拆解 BitMine 究竟是何动作?

这三轮披露并未采用季度报表中的例行更新,而是插入式地通过媒体、官网、投资者关系信函等方式向市场传递明确信号:「我们在持续大规模买入 ETH,且我们就是机构持仓增长的领头羊。」

这种方式颠覆了以往财库公司那种「等财报出结果」的传统披露逻辑,而转向一种「Narrative 主导」的节奏化进攻

更重要的是,其建仓节奏与市场走势高度协同。
BitMine 的买入均价并非盲目扫货,而是利用市场调整窗口「踩节奏」低吸。
据 PIPE 文件披露,其 ETH 平均买入价为 3,491 美元,恰好避开了阶段高点,同时又踩中 ETH 进入新一轮上涨通道前的敏感区间

这种精准布局并非偶然,而是配合了 Galaxy Digital 提供的「OTC 结构设计+链上交割+托管结算」一整套工具链,使其能够在不引发价格剧烈波动的前提下,高效吸纳大额 ETH。

crazy!

与此同时,BitMine 的股价也与其披露同步发生爆炸式增长。
从 7 月初 4 美元一路拉升至 8 月上旬 41 美元,涨幅超过 900%。
其总市值也从不足 2 亿美元跃升至 30 亿美元以上。

更令人注意的是,在 BitMine 发布每一次持仓更新后,不仅其股价上涨,ETH 现货市场也出现同步放量上涨。
市场开始将「BitMine 买入—ETH 价格上涨」看作一组逻辑相关事件,从而进一步强化 Narrative 的闭环。

这种「市场预期—结构披露—资产买入—价格反馈」的正循环,被华尔街视为一次典型的市值重塑案例
而不同的是,它不仅重塑了公司估值,更以 Narrative 方式重塑了 ETH 财库的市场主导权。

BitMine 不再只是一个持币企业,它正在成为「以太坊机构化结构」的关键中枢。
在这个过程中,它不等市场给予认可,而是通过节奏、披露、话术、结构、定价模型,主动去「制造」认可。

一句话总结:这不是一次「等涨」的建仓,而是一场「逼涨」的结构。

从无到有、从买币到推高估值、从披露到主导定价,BitMine 用 35 天打出了一个「结构性上涨」模板。

而它,也可能是下一个以太坊牛市叙事里,最早出现的金融原型。

Tom Lee:新庄家代言人:

Tom Lee 是美股与加密市场之间最具传播力的桥梁人物之一。他既懂宏观数据,也懂舆论操作,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如何把「涨」这件事讲得既合理又好听。

讲故事第一名~
如何学会讲好故事?
“我们之所以如此固执地相信未来,是因为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选项。”

他的成名不是靠预测精准,而是靠高频率、强叙事、强占位。流行的说法是:「Tom Lee 不一定说对,但他一定说早、说响、说得让你记得。」

他最具代表性的工具是 Bitcoin Misery Index(BMI)——一个他本人设计的「市场情绪指标」,通过综合交易量、回报率、波动率等数据,把市场的「痛苦指数」量化打分。

这个指数的最大意义并不在于预测涨跌,而是为他的喊多言论提供「数据背书」。
比如:当 BMI 极低(<27)时,他会说「这是长期持有者的抄底时刻」;
当 BMI 极高(>80)时,他则转而称「这代表结构性牛市已经到来」;
如果价格跌了,他会说「情绪还未充分释放」;如果价格涨了,他会说「链上结构在修复」。

无论涨跌,都有话说;无论行情怎样,都能喊多。

??? wtf??

20250814160009

Tom Lee 的「结构化喊单」风格还有几个显著特征。

永远提供一个新的目标价。他曾在 2017 年预测比特币「将在 2022 年冲上 25 万美元」,随后在 2021 年改口为「预计 2024 年达到 20 万美元」;当市场表现不佳时,他则引用减半周期、通胀调节、美联储政策等因素「延后」预期,同时将逻辑升级。

平台联动+频繁出镜。他是 CNBC《Fast Money》的常驻嘉宾,也是彭博社的固定评论人;自家推特(@fundstrat)几乎日更,并同步 YouTube 访谈,利用短视频摘要与图表传播观点;他还会定期在 Fundstrat 官网更新带图表的数据摘要,供媒体二次引用。

情绪带动投资者,叙事带动机构。散户听他喊底部;机构听他讲结构。
他能在同一套模型中,制造出适用于不同人群的心理预期,形成「多重 Narrative 嵌套」。
举例来说,他曾在币价暴跌时反复强调「机构买入窗口期」,同时呼吁散户「不要错过减半前的上车时机」。

从预测变为信仰制造者。他不只说「会涨」,他会告诉你「涨的结构是合理的」,「ETH 将成为科技股的新锚」,「BTC 是新一代数字黄金」。
他将「结果导向」的喊多,转化为「信仰导向」的资产重估。

而在 2024–2025 年以太坊 Narrative 的构建中,Tom Lee 再次成为重要推手。他不只说 ETH 会涨,而是说「ETH 将成为企业负债表的一部分」,这个观点直接为像 BitMine 这样的 Narrative 型操作提供了舆论护航。

在 BitMine 崛起的过程中,我们几乎可以看到 Tom Lee 那套话术逻辑的深度影子:

  • 用「结构指标」如 ETH-per-share 衡量基本面;

  • 用「周期逻辑」解释快速上涨的合理性;

  • 用「机构入场」掩盖高成本买入背后的激进策略。

Tom Lee 绝对是 Narrative 之王,他不靠看对,而是靠说响。

尾声

在传统金融市场里,决定资产价格的是盈利能力与现金流;
但在当下的加密资产世界里,价格往往先于价值而存在,叙事常常主导估值的生成

keyword: Narrative

BitMine 的崛起,不只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中一栏 ETH 数字的变化,而是一次围绕「如何让机构听懂 ETH」的 Narrative 重构。SharpLink 固守旧逻辑,在链上缓慢囤币;BitMine 则踩着结构与情绪的鼓点,快速完成一次「共识换手」。

这不是谁更诚实的问题,而是谁能更快、更清晰、更结构化地,把「加密资产」讲成「金融资产」的问题。

而在这背后,还有更大一轮 Narrative 竞速正在悄然酝酿:

  • 谁会是 ETH 在华尔街的「长期估值锚」?

  • 谁会构建下一个「ETH-per-share」的主流模型?

  • 谁能把流动性叙事做成结构性收入?谁,最终会成为机构定价话语权的下一轮主导者?

市场会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这轮以太坊财库之战,已经不只是链上信仰的接力棒。

以太坊定价的天花板,已经不属于最早喊多的OG,而属于最会讲故事的华尔街资本。

灯塔与罗盘:风光无限的 Tom Lee,与历史上那些陨落的“喊单王”

喊单王的历史,纷纷入狱,笑死。。。

Tom Lee:

Tom Lee——前摩根大通美股首席策略师,Bitmine 董事长,那个最近入场却誓言要囤积ETH总供应量5%的男人。

他对股市与加密资产的路径式观点总能被主流媒体高频引用;

他正处高光,而历史里,许多同样耀眼的“喊单王”却从神坛跌落。

20250814161013

1) 计划的轨道偏了:PlanB 与 S2F 神话

2019年,PlanB 用“存量/增量(S2F)”模型给比特币套上一个看似精巧的公式:减半带来供应收缩,价格自然会沿着拟合曲线走高。
曲线美得让人窒息,推文一张接一张,媒体热度滚雪球。

2021 年末——价格未能如期冲线,模型第一次与现实发生显著背离。随后宏观流动性收紧、政策波动、链上杠杆清算……每一项都不在模型自变量里。

当“单指标解释一切”的念想被过度金融化、营销化,失望成倍放大。

20250814161331

2) “超级周期”归零:Su Zhu / Kyle Davies 与 3AC

3AC 曾是牛市舞台的主角:公开提出“超级周期”叙事,押注 GBTC 套利、LUNA、各类高贝塔资产,杠杆层层相套,社交媒体上是“胜利者的自信”。
管理人气质很有感染力——从容、笃定、阐释宏大逻辑。

然而 2022 年的剧本换了:UST 脱锚、链上信用断裂,风险开始在不同平台和资产间“跨市场传染”。
对 3AC 而言,最致命的不只是亏损,而是“同一叙事下的相关性”。

当仓位之间高度同涨同跌,任何一次系统性回撤都可能击穿保证金。
最终,法院清算、对手方追讨、信誉坍塌。

20250814161508

3) “永不脱锚”的神话:Do Kwon 与 Terra/UST

Do Kwon 以“算法稳定币”挑战美元秩序:UST 以铸销机制和储备资产维系锚定,Anchor 的 20% 收益像强磁场一样吸走流动性。
演讲台上,他锋芒毕露,嘲讽质疑者,宣称机制可“自我稳定”。

直到 2022 年 5 月,正反馈的飞轮逆转成负反馈的漩涡:赎回压力→抛售→更大赎回→储备被迫砸盘。

飞轮效应~

所谓“稳定”的核心其实是持续的外部做市与信心维系,一旦火力不足、预期反身性转向,机制就会把下跌放大。

随后是监管追责、跨境司法、社区分裂——神话崩塌来得比加冕更快。

20250814163257

4) 顶流到坠落:SBF 与 FTX

从风投宠儿到听证会座上宾,再到纪录片主角,SBF 的叙事是“效率 + 善意 + 创新”:做市、撮合、慈善、监管对话,一切看起来都在正轨上。

黑天鹅不是一天发生的。内部风险隔离的松动、客户资产与自营的混同、极端市况下的流动性枯竭,逐步把一个“看起来没问题”的系统推向临界点。

平台倒塌不仅是商业失败,更是信托关系的彻底破坏。
判决落地后,市场才集体意识到:再华丽的叙事,也抵不过一条简单的规则——客户资产必须可验证地分离。

20250814163400

5) “SPAC 之王”的回声:Chamath Palihapitiya

在零利率时代,Chamath 以“让普通人参与伟大公司”的口号引爆 SPAC。社交媒体上,他是勇于表达的旗手;
市场上,SPAC 的结构给了发起人更高的灵活性和更低的初期门槛。

潮水退去,项目表现两极分化:一些公司基本面落地慢,指导价之外的融资困难,赎回率高企,投资者回报承压。
对“喊单王”来说,问题不在一次失误,而是产品结构的激励——当“做成交易”的收益超过“做成企业”的收益,长期回报就容易偏离。

20250814163431

6) 杠杆到极致:Bill Hwang 与 Archegos

Archegos 用总回报互换(TRS)在多家投行建立隐性杠杆部位,持仓分散在券商账上,市场只看到“平静的水面”。

当标的回撤与追加保证金叠加,连锁斩仓像多米诺骨牌。

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透明度问题:监管与对手方难以及时感知整体杠杆水平;多家券商间的信息隔离,让系统性的杠杆集中无法被提前识别。
后果是亏损外溢、股票价格异常波动、风险部门被动追着火苗跑。

20250814163458

尾声:回到 Tom Lee,也回到我们自己

Tom Lee 仍然在灯光下输出清晰叙事;历史上的“喊单王”提醒我们:叙事必须绑定校准机制。

给实操者的清单:把所有观点写成“条件—区间—时间窗”:比如“若通胀降至 X、财政维持 Y,则 6–12 个月到 A–B;否则走 C–D”;

建“反例仓”:拿出总仓位的 5–10% 专门押你的反例,逼迫自己在情绪最强时仍能听到另一种声音;

仓位分层:把“叙事仓”(博取非对称)与“基准仓”(长期指数/现货)分开,止损与再平衡按规则执行,不和情绪谈判。

市场需要灯塔,但更需要雾号和罗盘。把任何“神话”当作待验证的假说,你就已经比大多数围观者走得更远。

20250814163609